招標代理公司告訴你什么是電子保函?
投標保證金是保護招標人利益的一種有效方式,一般要求投標人從基本賬戶中劃出一定金額到招標人或招標代理公司賬戶中,大部分情況是劃到招標代理公司賬戶中去,以防止投標人中途撤出投標等情況發生。隨著互聯網地發展和科技地創新,逐步改變了投標保證金的交易模式。招標代理公司也接受電子保函,電子保函的出現,讓投標保證金和紙質保函即將成為過去式,但是這也讓招標代理公司損失了一定的利息收入。
電子保函是基于“互聯網+”思維構建的金融征信系統,由于全程線上操作,投標企業申請保函不用再東奔西跑,招標人后續索賠也省時省力,可以有效紓解投標企業融資壓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
據統計,近年來在招標采購場景下,年均投標次數達到3000萬次,保證金規模達到1.5萬億人民幣。電子投標保函的市場容量巨大,如廣泛采用電子投標保函,將為市場釋放大量占壓資金,有效提升市場活力。
在工程保證和涉及政府采購領域的投標保證、履約保證等領域,紙質保函和保證金作為兩種擔保方式,一直是市場上通行的做法。在以往的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各投標單位主要采用支票和電匯等方式繳納投標保證金,輔助應用銀行或者擔保公司的紙質保函。按照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規定,投標保證金不得超過招標項目估算價的2%,一般在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
保證金制度一直備受業界詬病,企業因交納投標、履約等保證金,導致大量資金被占用,且周期很長、負擔很重,嚴重阻礙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而且保證金被挪用等違規違法案例也屢屢發生。
因此,近年來,國務院各相關部委陸續出臺文件,全面清理各類保證金,大力推行保函制度,減輕中小微企業的負擔。2018年7月,住建部官網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實施工程擔保制度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全面推行工程保函替代保證金制度。
與保證金制度相比,紙質保函的使用,降低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管理成本,對緩解投標企業資金壓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紙質保函仍存在很多漏洞,由于紙質保函仍屬于實物保證憑證,沒有任何加密手段,在實際中存在無法驗明真偽的情況,很容易造假。同時,也不便于平臺方進行管理追蹤,招標人索賠的效率不高。
面對這些問題,市場各方一直在嘗試各種手段堵住這些漏洞。
2019年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強調要促進數字證書(CA)跨平臺、跨部門、跨區域互認,逐步實現全國互認,推動電子營業執照、電子擔保保函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以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這意味著招投標領域真正迎來“電子保函時代”。
相比傳統的紙質保函,電子保函無需抵押、無需反擔保、無需凍結資金,辦理簡單便捷、方便查驗真偽、全程電子留痕,還可以在交易監管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對投標單位(基本都是中小微企業)而言,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資金占用,有效減輕投標單位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電子保函采用全程線上操作,極大提升企業投標手續辦理的效率。對招標單位而言,由于是線上CA鎖方式驗證身份并申請開具電子保函,可實現全程留痕,方便查驗真偽,有效加強交易監管,此外,電子保函將項目保證金相關的文件、索賠流程集中在交易平臺線上操作,項目管理更便捷,索賠更高效。對交易平臺而言,電子保函打通招標采購全流程電子化的“最后一公里”,簡化了保證金繳納流程,提高了采購效率。
目前包括大連、包頭等地區在內的部分公共資源中心已經走在全國前列,積極引入電子保函,實現了招標采購活動的全程電子化,真正地100%的線上操作,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做出了有益嘗試。此外,中投咨詢等央企招投標平臺也開始積極引入電子保函系統,積極為投標企業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2018年7月4日,大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由中投保公司簽發了全國首單真正意義上的投標保證電子保函。
據了解,首單電子保函的申請企業為大連市某市政工程公司,該企業信用良好,長期參與建設工程和政府采購的招投標活動。投標企業通過交易平臺在線申請辦理投標保函,平臺自動歸集企業信息,實時傳遞至中投保公司電子保函平臺并生成電子保函,待投標企業繳納保費后,電子保函即時推送至交易平臺和投標單位。該企業表示通過線上辦理電子投標保函,投標企業能夠在1分鐘內完成保函辦理,手續簡單便捷,并且很好地解決了資金占壓的問題。
2019年4月25、26日,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和四川省分行分別通過“惠招標”平臺及樂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成功出具電子化保函。中國建設銀行成為全國范圍內首家通過“第三方平臺直聯模式”和“銀政直聯模式”實現保函電子化的銀行。
電子保函市場前景廣闊,但也要看到,電子保函業務在我國仍屬新生事物,需要相關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動。